- Published on
事件處理的使用與了解
- Authors
- Name
- Penghua Chen(PH)
事件處理的使用與了解
昨天的 在 class-based Component 中的 State 與事件處理 中我們對於事件處理的部分有稍微提了一些,而今天的篇幅是針對於在使用事件時的一些細節學習。
而今天的內容會依據官方文件提供的例子,再搭配一些簡單的測試範例來學習。
將參數傳給 Event Handler
我們可以透過如下兩種方式將額外的參數傳給 Event Handler:
Function.prototype.bind()
arrow function
如同文件提供的例子:
<button onClick={(e) => this.deleteRow(id, e)}>Delete Row</button>
<button onClick={this.deleteRow.bind(this, id)}>Delete Row</button>
接著讓我們分析一下這兩種寫法的細節:
使用箭頭函式(arrow function)的方式
在文件中提及的部分在於,如果使用箭頭函式(arrow function)的話,我們必須明確將 e
傳遞到 handler 中,讓我們透過傳統函式的寫法來改寫使用箭頭函式的寫法,如下方這個小範例:
PS. 由於這邊的部分屬於原生 JS 的行為,並不是 React 特有的,所以這邊我們可以透過原生 JS 的方式來呈現。
<div class="box">Click</div>
const box = document.querySelector('.box');
function deleteRow(id, e) {
console.log(e);
console.log(id);
}
box.onclick = function(e) {
deleteRow(0, e);
}
而 onclick
等號右邊的這一段程式碼:
box.onclick = function(e) {
deleteRow(0, e);
}
透過 ES6 箭頭函式簡化,其實就等同於: (e) => deleteRow(id, e)
。
所以才有文件上 <button onClick={(e) => this.deleteRow(id, e)}>Delete Row</button>
這樣的結果(this
則由於是因為文件在這裡是以 class-based Component 來探討)。
使用 Function.prototype.bind() 的方式
另一種文件中提及可以達到相同目的的方式就是透過使用 bind 綁定的方式。
所以我們先看看 bind 怎麼使用:
fun.bind(thisArg[, arg1[, arg2[, ...]]])
thisArg
: 我們指定的 this 的值arg1, arg2....argN
: 我們額外傳入的參數
bind 會建立一個新的函式,而這個函式的 this
可以透過 this
可以透過我們自定義的值綁定。
而額外傳入的參數則可以在這個新建立的函式中使用。
如下方這個小範例:
'use strict';
function foo(p1, p2) {
console.log(this);
console.log(p1);
console.log(p2);
}
foo('foo test', 'foo test2');
const newFoo = foo.bind('bind this text', 'newFoo test', 'newFoo test2');
newFoo();
- 執行
foo
時,由於使用嚴格模式('use strict'
),所以可以得到this
的值是undefined
。 - 執行
newFoo
時,由於透過bind
的方式綁定了this
,所以可以得到this
的值是bind this text
。
了解了 bind 的使用方式後,我們接著將剛剛使用箭頭函式(arrow function)的方式透過 bind
方式改寫:
const box = document.querySelector('.box');
function deleteRow(id, e) {
console.log(id);
console.log(e);
}
box.onclick = deleteRow.bind(box, 0);
這裡的 this
我們將其綁定在 box 這個元素上,並額外帶入作為 id
使用的參數,並且可以發現我們不用額外傳入 e
就可以在 handler 中使用,而 e
都會是作為最後一個參數被使用。
如同上方的程式碼,我們額外傳入 id
,所以在 deleteRow
中參數的順序依序為 id
、 e
。
傳遞方法到子元件與實現 input 雙向綁定(Two way binding)
最後要學習的部分是在 React 中傳遞父層的方法到子元件中,以及透過 修改 input 的輸入值,進而改變文字的內容,實現簡單的雙向綁定。
這邊我們先以在 class component 中如何達成來理解。
相關測試範例,點擊前往。
所以這邊我們先假設一個情境,如圖:
我們先看看父層的元件結構:
import "./styles.css";
import Person from "./Person.js";
class App extends Component {
state = {
person: [{ name: "init value" }]
};
changeNameHandler = (e, name, idx) => {
this.setState(state => {
const { person } = state;
person[idx].name = name;
return state;
});
};
render() {
const { person } = this.state;
return (
<div className="App">
<h1>雙向綁定(Two way binding)</h1>
<Person
name={person[0].name}
changeNameHandler={this.changeNameHandler}
/>
</div>
);
}
}
export default App;
然後是子層的元件結構:
import React from "react";
import "./index.scss";
const Person = props => {
const { name, changeNameHandler } = props;
return (
<div className="person">
<h1>{name}</h1>
<input
type="text"
onChange={e => {
changeNameHandler(e, e.target.value, 0);
}}
placeholder="type name here..."
/>
</div>
);
};
export default Person;
對於上述的程式碼進行說明:
- 父層的
<Person>
中的name
是透過state
的值作為props
傳入。 - 父層的
<Person>
中的changeNameHandler
是為了將這個方法傳入(pass)到子元件中,才能在子元件中使用。 - 在子元件中的
input
透過onChange
事件作為觸發的事件類型,並在觸發時,調用從父層傳遞進來的changeNameHandler
,而0
代表的是index
,這邊先透過 hard code 的方式提供。 input
輸入時,觸發了父層changeNameHandler
的方法,此時透過setState
的方式更新state
中的資料,並藉此更新畫面(UI)
今天的部分是為了補充對於事件的使用方式,明天讓我們繼續下一個部分進行學習吧。
鐵人賽文章與程式碼同步發佈於: